主講老師: | 孫倩 | ![]() |
課時安排: | 1-2天,6小時/天 | |
學習費用: | 面議 | |
課程預約: | 隋老師 ![]() |
|
課程簡介: | 不同角度的破局之道,《六頂思考帽》相信大家對它并不陌生,他主要講解的就是6個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事方法,不同的帽子有不同的功效,會讓你在一件事情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,這個工具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用平行思維取代批判和垂直思維。更好的幫助團隊成員集思廣益,發展更多的辦法。 | |
內訓課程分類: | 綜合管理 | 人力資源 | 市場營銷 | 財務稅務 | 基層管理 | 中層管理 | 領導力 | 管理溝通 | 薪酬績效 | 企業文化 | 團隊管理 | 行政辦公 | 公司治理 | 股權激勵 | 生產管理 | 采購物流 | 項目管理 | 安全管理 | 質量管理 | 員工管理 | 班組管理 | 職業技能 | 互聯網+ | 新媒體 | TTT培訓 | 禮儀服務 | 商務談判 | 演講培訓 | 宏觀經濟 | 趨勢發展 | 金融資本 | 商業模式 | 戰略運營 | 法律風險 | 沙盤模擬 | 國企改革 | 鄉村振興 | 黨建培訓 | 保險培訓 | 銀行培訓 | 電信領域 | 房地產 | 國學智慧 | 心理學 | 情緒管理 | 時間管理 | 目標管理 | 客戶管理 | 店長培訓 | 新能源 | 數字化轉型 | 工業4.0 | 電力行業 | | |
更新時間: | 2022-11-20 13:16 |
【課程背景】
《六頂思考帽》相信大家對它并不陌生,他主要講解的就是6個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事方法,不同的帽子有不同的功效,會讓你在一件事情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,這個工具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用平行思維取代批判和垂直思維。更好的幫助團隊成員集思廣益,發展更多的辦法。
在職場中,我們由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與目標,所以大家經常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,那么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挑戰,我羅列了一些看看你有躺槍沒?
1. 工作交代下去,總喜歡控制和監控別人的完成情況,搞的別人痛苦不堪
2. 遇到問題就擺出一副數據分析師的姿態,數落著別人的等等問題
3. 經常會由于一點小事就和同事吵的不可開交,回頭想想又非常的后悔
4. 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,可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
5. 老板交代的工作,總是想嘗試一下新的方式,到頭來就是一句你沒經驗
6. 不愿意去做沒規劃好的事,擔心有風險
不知在企業中你是否也遇到了如上的挑戰呢?你是否也想找到個便于掌握的方法和拿來可用的工具呢?
今天的課程將以理論奠根基、以提問引思考、以工具做支撐、以故事敲警醒、以練習助掌握等方式循序漸進,幫助你看到處理事情的全景圖,讓你真正成為多種破局之道的專家,看到處理問題的方方面面。
【課程收獲】
1. 了解什么是六頂思考帽
2. 了解每個帽子的優勢和劣勢
3. 掌握六頂思考帽在工作中的使用步驟
4. 成為多維度處事專家
【課程受眾】企業管理者、企業所有人員
【課程時間】1-2天
【授課方式】案例分析+實戰方法+角色扮演+提問互動+分組討論+精彩點評+課堂練習
【授課特色】講師,風趣幽默;邏輯,環環相扣;案例,情境帶入;工具,毫無保留
【課程大綱】
一、 什么是六頂思考帽?
1. 6種顏色的帽子
1) 藍帽——掌控思考
2 程序設計
2 歸納與總結
2 控制與監控
互動:你什么時候處于藍帽狀態?當時是什么感覺?
視頻:主持人的臨場應變
2) 白帽——事實和數據
2 這是誰的事實?
案例:沒有數據就閉嘴
3) 紅帽——情緒與情感
2 情緒在思考中的地位
2 直覺和預感
2 時時刻刻
2 用對情緒
2 情緒的語言
案例:戀人的吵架之女生的雄辯
互動:你在什么情況下會情緒失控?
視頻:我傷害了我最親近的人
4) 黃帽——積極探索(冒險之帽)
2 積極的范圍
2 理由和邏輯證據
2 與創造力的關系
討論:如何讓自己每天積極正能量?
5) 綠帽——創造力和新點子
2 創造性思考
2 水平思考
2 行動而非判斷
2 激發的必要性
2 備選路線
討論:你如何看待創造力對組織的價值?
6) 黑帽——謹慎小心
2 內容和過程
2 過去和未來
2 過度使用的問題
案例:我的領導是個謹慎狂
2. 三對冤家
2 白帽與紅帽
2 黑帽和黃帽
2 綠帽和藍帽
討論:當面對沖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?
二、 如何運用六頂思考帽?
1. 小組共創六頂思考帽學習法
2 共創課題:如何組織好一場部門會議
ü 小組共創:小組成員逐一帶上不同的帽子發表觀點,組長為藍帽進行組織
l 學員感悟:學員就此環節發表自己的收獲與感悟
l 知識補充:共識規則很重要+藍帽效應要突顯
ü 小組分享:學員進行小組討論后六頂帽子不同的觀點進行分享
l 知識補充:帶著什么帽子說什么觀點
ü 講師總結:內外兼顧、實虛共存、是工具更是方法、落地決定收獲
2. 課后作業:就今天的課程用6頂思考帽給予課程點評
課程總結
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